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2024全球客家串流計畫」成果發表,跟隨後生新世代 看見臺、越、印尼、法屬地的客家故事

  • 發布機關:臺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
  • 聯絡人:徐家敏
  • 聯絡資訊:27026141#217



       財團法人台北市客家文化基金會(以下簡稱客基會)主辦「2024全球客家串流計畫」(以下簡稱串流計畫)成果發表,於11/2(六)至11/27(三)假臺北市客家文化主題公園客家文化中心1樓藝文沙龍區展出;11/9(六)下午2時於現場舉辦成果發表會。2024年串流計畫以「文藝換工/交工」為主題,徵選出5組串流者,分別赴越南、印尼西加里曼丹、法國、法屬大溪地與桃竹客庄進行實踐計畫,成果發表展現串流者從自身出發,跨域與不同客庄或社群對話的成果。


       臺北市客家事務委員會主任委員暨客基會執行長周羿希表示,串流計畫自2015年開始迄今已邁入第九屆。台北市客基會每年公開徵選出有志青年,將客家傳統精神與符號,轉向當代潮流發展,作為連結國內外客庄或社群的「串流者」,透過青年串流者的計畫實踐﹐讓客家文化重新定位、發聲與傳承。


串流使命 連結傳統與當代的創新橋樑

       在臺灣眾多的青年實踐計畫裡,全球客家串流計畫行之有年,且過程公開透明、成果明確有目共睹。每一年皆透過公開徵件的方式,找到立志作為客家文化傳播種子與媒介連結的實踐青年—「串流者」,投入具體資源支持串流者以行動連結傳統與現代、在地與國際,藉由不同領域的專長作為橋樑,以田野考察、交流、創作等行動實踐後,回臺以青年視角回饋實踐成果,當中或融合田野地文化視角與客家傳統,或創作新的作品,詮釋他/她們所看見、想推廣的當代客家文化內涵。


跨越亞洲與大洋洲 國內外串流看見世界客家

       串流計畫成果發表現場呈現五組跨域越南、印尼、法國、法屬大溪地與桃、竹客家聚落串流者的實踐軌跡或創作,展演出田野精彩收穫或紀錄、藝術創作或文化身分認同等文件,呈現不同地域客家文化的當代詮釋。如:客家知名音樂家與創作人黃珮舒跨越地域與世代,牽引後生古箏音樂演奏家吳妍萱至桃園龍潭取材、並結合古箏與客語詩歌,創作融合客家文學和音樂的作品,展現城鄉與世代間的文化對話。苗栗陶藝世家二代、青年陶藝家楊宜娟透過熱愛的陶藝創作,探索新竹與苗栗的客家聲音記憶,將日常生活中的聲音「藏」進陶罐裡,讓觀眾體驗文化與聲音交織的紀錄。


       影像創作者陳含瑜團隊關心印尼客家聚落文化傳承議題,透過與印尼西加里曼丹-百富院大東華文學校的課程合作,探索在地族群衝突與歷史、語文的交互關係,透過課程記錄當地客語現況,探討身份認同的衝擊、轉變與語言流失的反思。青年客語薪傳師暨東南亞少數民族研究者徐俊文與香港青年傳統藥理研究者林偉恩,並肩前往越南客庄田野調查並創作ngái族兒歌,希望藉由兒歌傳唱讓母語從小扎根,幫助當地客家人傳承語言和文化。多元媒材視覺藝術家江凱群,遠赴法國與法屬大溪地探尋19世紀客家移民故事,藉由駐地大溪地連結當地客家社群並蒐集相關史料文獻、同時觀察當代南島語族的生命經歷,讓客家人曾浩蕩跨越大洋洲的生存遷徙敘事得以彰顯,從青年視角看見客家文化在全球化時代下煥發新生。

    

       精彩成果展出至11月27日止,歡迎各界朋友跟我們一起從後生視角看見世界客家的故事。相關精彩內容請至臉書搜尋「全球客家串流計畫」或至臺北市客家文化主題公園官網查詢。


活動資訊:

▌成果發表會:11/9(六)14:00-16:00(免費)

▌成果展期:即日起至11月27日(三)(每日09:00至18:00,週ㄧ休館)

▌地點:臺北市客家文化主題公園客家文化中心 1F藝文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