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剝皮寮看見新客家 台北當代客家徵件展開幕
- 發布機關:臺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
- 聯絡人:徐家敏
- 聯絡資訊:02-27026141#322
為豐富台北客家當代藝術,由臺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指導,財團法人台北市客家文化基金會主辦的當代客家策展徵件計畫,今年共徵得兩組青年策展人尹子潔與羅婉云進行創作。兩組創作者將於9月12日(六)起,於剝皮寮歷史街區展出《客家製造(M.I.H)》與《秋陽,風起,凝結的糖》創作特展,精彩可期!
走進藍衫大袖口,尋覓展間驚豔的花或落地生根,處處為客處處家
《客家製造(M.I.H)》由三位女性藝術家從不同族群的視角觀看客家,探討客家文化如何被認知?客家花布?桐花?擂茶?策展人尹子潔提出,如將文化定義為一群生活在相同環境所形成經濟生產方式的一種外在表現,「客家」就是在一種遷移中不斷適應新場域的狀態。
在此脈絡中,青年藝術家尹子潔創作了〈木・艮〉(Object/The others),將客家文化符號以拼貼、裝置的方式呈現;同組創作者邱煦湄創作了〈袖口的秘密〉(Secret of Sleeves),取用藍衫獨特的反摺結構,創造如口袋的空間,讓觀者在大型的藍衫袖口中穿梭。回應策展理念,展間最深處的空間為藝術家張心蓉的作品〈家花〉(Circle of Flower),以落下的花為意象,傳達客家移民處處為客處處家的歷史過程,透過編織、纏繞的方式,創作大型鐵雕裝置演繹扎根土地的客之「家」歷程。
風中的味緒,故鄉的果.他鄉的糖
《秋陽,風起,凝結的糖》讓九降風吹向臺北來!策展人羅婉云以九月曬柿餅細細勾勒北遷客家的鄉愁與甜蜜。透過挪移「地方」與「在地性」、「現地製作」的轉移,讓故鄉的果出現在他鄉的房舍中,以柿子生長從「萌」、「秋陽與風」、「凝結的糖」進行空間敘事。
展場中大型空間裝置為藝術家黃子儇的創作〈豐收〉(A Give from Hakka Harvest),以軟材質進行空間雕塑,將展場包覆成一顆巨大的柿子,觀眾透過行走與觸覺的過程,創造感知體驗。柿子內的作品為藝術家黃馨創作的〈柿子花園裡的精靈寶貝〉及〈風神與太陽神〉,以「萌」、「秋陽與風」為主軸,透過繪畫、拼貼與縫製,讓柿子萌芽與日曬的過程,以活潑的方式打造柿子的奇幻世界。
台北當代客家徵件展《客家製造(M.I.H)》與《秋陽,風起,凝結的糖》展覽自9月12日至10月4日(每日12時至18時,週一休館),地點於剝皮寮歷史街區展間173-37及173-39展出,相關活動訊息請上臺北市客家文化主題公園官網或搜尋Facebook「臺北市客家文化主題公園」粉絲專頁或電洽台北市客家文化基金會02-23691198*510范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