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香飄飄四溢過端午,邀您客家公園共下鬧熱五月節
- 發布機關:臺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
- 聯絡人:徐家敏
- 聯絡資訊:02-27026141#302
為共下[1]歡慶端午佳節,即日起至6月16日止,臺北市客家文化主題公園舉辦了精采的「五月五過端午」活動,結合視覺、嗅覺、觸覺、聽覺及味覺的五感體驗,規劃「共下划草船-端午暖身打卡活動」、「端午愛做麼个[2]-客家習俗排排看」、「本草謎香-客家本草猜猜看」及「客家本草工作坊」、「粄粽及香包DIY課程」等系列的慶祝活動,歡迎大小朋友前來參加。
活動期間,民眾只要抵達客家文化中心一樓,將可看見結合龍船、粽子及本草的主題意象,只要跟龍船意象合影,上傳照片至公園粉絲團及留言「五月節共下來客家公園遶尞」,即有機會免費參加5月26日的草本植物染工作坊。進入客家文化中心往電梯方向走,將看到仿青草鋪的客家民俗植物鋪,有大風草、艾草、仙草、紫蘇等十餘種生活中常用到的青草,民眾可以拿起本草包聞香,還可參加「本草謎香-客家本草猜猜看」活動,猜中即有機會獲得限量小禮。來現場參與活動的小朋友千萬記得要豎起耳朵仔細聆聽,電梯右側播放的「五月節」童謠,跟著歌詞排列牆面上的字句,合影上傳至「端午愛做麼个-客家習俗排排看」活動訊息,留言「五月節客家公園忒好尞[3]」,就可以至服務台兌換紀念品哦!
6月1及2日(週六、日)將舉辦「包粽DIY」與「香包DIY」課程(收費),傳統的客家粽分為米粽、鹼粽與粄粽,如北部客家的米粽餡料是以祭祖所用的三牲、豆乾,並佐少許菜脯入餡。鹼粽則不包餡料,以糯米浸泡竹殼葉所提煉的鹼油捏製而成,而最具客家特色的為「粄粽」,「粄」是以糯米與蓬萊米浸泡後混合磨製而成,包入蘿蔔乾、豆乾、香菇等香料,並以「米漿」代替米粒。
香包又叫香袋、香囊或荷包,配戴香包可驅邪避凶、驅除蚊蟲與瘴氣,傳統香包的造型多為公雞與老虎,因為雞會吃蟲,老虎的造型為百獸之王,能夠驅邪;然而香包的做法有非常多種,可用五色絲線纏成,也可用碎布縫製成型,本次「香包DIY」課程採用天然艾草作為香料,以對環境友善的方式達到驅逐蚊蟲的功效,並以花布製成小粽子造型的香包,讓親子共同體驗製作童玩工藝的樂趣。相關活動訊息及報名請上臺北市客家文化主題公園官網。連絡電話:02-2369-1198#509宋小姐
【活動1】共下划草船-端午暖身打卡活動
【活動時間】108年5月10日(五)~6月16日(日)
【內容】:與端午龍船合影打卡活動(視覺)
【活動2】本草謎香-客家本草猜猜看
【活動時間】108年5月27日(一)~6月9日(日)
【內容】客家民俗植物展示(觸覺)、本草植物香包猜謎活動(嗅覺)
【活動3】客家本草植物染工作坊
【活動時間】108年5月26日(日)
【內容】植物染DIY(觸覺)、端午小點品嚐(味覺)
【活動4】五月五過端午主題手作課程(需於官網事先付費報名)
【活動時間】108年6月1日(六)、6月2日(日)
【內容】包粽DIY(味覺)、香包DIY(嗅覺)
【活動5】端午愛做麼个-客家習俗排排看
【活動時間】108年5月10日(五)~6月16日(日)
【內容】五月節童謠欣賞及端午習俗排排看活動(聽覺)